极大发挥了电网规模和协同效益,符合电力技术经济规律,在应对用电需求快速增长、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等挑战,保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从电力消费看,由于5G 基站的建设进度加快,1至9月5G 基站运行累计用电量为9.10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32%,5G基站的运营保持高速增长。报告显示,前三季度浙江新基建建设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得益于充换电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充换电服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此外,今年以来,浙江省紧抓国家大力支持新基建项目建设的政策机遇,精准发力加速推进,高新园区作为新经济增长点,也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从业扩报装看,充电桩的1至9月累计业扩净增容量18.44万千伏安,同比上升5.06%。国网浙江电力持续加大充电桩领域的投资,推动居民区充电桩建设,并依托综合供能服务示范站等试点项目,持续优化充电服务。作为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的承载地,高新园区也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从用电量看,浙江省充电桩1至9月累计用电量4.11亿千瓦时,同比上升50.14%。10月19日,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前三季度电力消费指数报告出炉。浙江充换电服务业也保持高位增长。
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宁波江北光电新材料、义乌信息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嘉善通信电子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舟山船舶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舟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园区1至9月累计电力消费指数均超过110,较依托传统产业的园区发展优势明显10月15日,在西宁市湟源县110千伏大华变电站楼顶,随着高精度GNSS天线、避雷设备等依次接通上电,我省首批电力北斗地面增强基站顺利建成。收到,北斗卫星数据连续回传,调试成功。公司将借助该基站,持续做好相关业务推广应用,推进能源互联网形态下多元融合,助力能源互联网建设。
据公司项目负责人朱晓明介绍,电力北斗地面增强基站是推动电网数字新基建的一项重要落地成果,能够为电力建设、电力运维等方面提供最强支撑。据了解,该类基站以北斗位置服务为核心,可为智能电网、电力物联网、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和运行提供导航定位、精准授时、短报文通信等服务,在全域范围内提供实时米级、分米级定位服务,同时针对重点区域如输电线路沿线、地质灾害高发地区提供厘米级、毫米级定位服务的能力,是我国能源战略发展的有效支撑手段。
前期在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互联网部的帮助下,国网西宁供电公司组织相关部门反复论证设计并制定施工方案,历经站址优选、实地踏勘、方案设计与评审等多个流程,依据已提供的站址坐标,进行变电站站址推荐,最终确定110千伏大华变电站、110千伏元山变电站及110千伏新城变电站作为实施站点。报告,已完成110千伏大华变电站电力北斗卫星定位设备网络接入。电力北斗地面增强基站建设是今年国家电网公司数字新基建的一项重点任务。除了高精度定位外,该公司将深度融合北斗技术与各专业应用,借助北斗精准服务技术,在无人机巡检、杆塔倾斜监测、人员安全管控及风偏舞动监测等方面开展创新应用,持续提升电网生产和设备运维检修精益化水平。
目前,该公司3座基站的施工安装已全部完成,并进行组网测试。通过建立电力北斗地面增强基站,电网设备可实现时间与空间的更高分辨和感知,为西宁地区开展电网智能化设备的推广应用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务打下坚实基础,使电网运行安全性和管理精益化水平跃上新台阶公司将借助该基站,持续做好相关业务推广应用,推进能源互联网形态下多元融合,助力能源互联网建设。除了高精度定位外,该公司将深度融合北斗技术与各专业应用,借助北斗精准服务技术,在无人机巡检、杆塔倾斜监测、人员安全管控及风偏舞动监测等方面开展创新应用,持续提升电网生产和设备运维检修精益化水平。
目前,该公司3座基站的施工安装已全部完成,并进行组网测试。据了解,该类基站以北斗位置服务为核心,可为智能电网、电力物联网、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和运行提供导航定位、精准授时、短报文通信等服务,在全域范围内提供实时米级、分米级定位服务,同时针对重点区域如输电线路沿线、地质灾害高发地区提供厘米级、毫米级定位服务的能力,是我国能源战略发展的有效支撑手段。
10月15日,在西宁市湟源县110千伏大华变电站楼顶,随着高精度GNSS天线、避雷设备等依次接通上电,我省首批电力北斗地面增强基站顺利建成。通过建立电力北斗地面增强基站,电网设备可实现时间与空间的更高分辨和感知,为西宁地区开展电网智能化设备的推广应用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务打下坚实基础,使电网运行安全性和管理精益化水平跃上新台阶。
电力北斗地面增强基站建设是今年国家电网公司数字新基建的一项重点任务。前期在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互联网部的帮助下,国网西宁供电公司组织相关部门反复论证设计并制定施工方案,历经站址优选、实地踏勘、方案设计与评审等多个流程,依据已提供的站址坐标,进行变电站站址推荐,最终确定110千伏大华变电站、110千伏元山变电站及110千伏新城变电站作为实施站点。据公司项目负责人朱晓明介绍,电力北斗地面增强基站是推动电网数字新基建的一项重要落地成果,能够为电力建设、电力运维等方面提供最强支撑。报告,已完成110千伏大华变电站电力北斗卫星定位设备网络接入。收到,北斗卫星数据连续回传,调试成功对于辅助服务市场,王睿指出:十四五期间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应着眼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完善工作:一是建立与引致责任相协调的辅助服务费用分摊机制,避免由于责权不对等出现的搭便车效应,促进辅助服务费用在不同主体间的公平分摊。
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同时,十三五期间我国煤电出现了大面积的亏损。首先是标杆电价制度,对于单一项目,长期稳定的标杆电价保障了项目的盈利性,使投资者保持了良好的预期,从而实现了风电、光伏投资每年的快速增长。
近年来,国家在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方面做了一系列的调整,包括减少补贴、引入竞争机制等,可再生能源平价上网时代即将到来。在十四五期间,煤电的基础保障作用,以及支撑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作用会更加凸显。
需求响应不同于有序用电,它是电力用户对电价或激励信号做出的主动响应,这种响应主要表现为用户临时性改变用电行为,即根据电价高低或激励大小,临时性调节电力负荷,包括削峰和填谷。但是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这种正相关关系正逐渐被弱化。
王睿表示:伴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加速推进,我国需构建涵盖电力现货、容量、辅助服务等不同交易品种的完整市场体系,充分反映煤电在电力系统中的价值,并通过市场机制的完善推动煤电功能定位重要作用的充分发挥。对此王睿表示:从发电企业来看,造成煤电企业亏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随着可再生能源电价不断降低,平价上网时代即将到来,但可再生能源存在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很大负担。而电价政策则是促进用户自愿改变用电行为的最有效手段。
在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价格会比谷段高2-4倍,甚至5倍以上。因此,一个理想的价格机制,不仅能够积极引导用户的参与,同时也能给市场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推动需求响应市场规模化发展。
此外,在十三五阶段,我国已经开始了煤电转型之路,煤电从常规的提供电量,向提供电力和电量两方面转变。一方面是煤电运行小时数持续低迷,第二方面是煤价持续走高。
因此,用户行为的合理引导是需求响应工作开展的关键。李淑炜指出:大力推进电力系统的低碳清洁转型,需要加快我们用户侧的电价机制的完善。
李淑祎还提到:电价在培育需求响应市场方面发挥很高的作用。2020年是正式制订十四五规划的年份,把这些目标纳入规划之中,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宏伟目标,电力行业至关重要,需要在十四五以及更长时间内,在电价形成机制和电价政策方面,促进电力行业的低碳转型。通过电价的高低给消费者以明确的信号,引导消费者改变用电行为,达到节电、负荷管理、削峰和填谷等目的。单一的电量过剩并不意味着电力的过剩,相反由于新能源占比较高的电力系统中,由于风电和光伏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更好的发挥煤电作用,让煤电去承担一部分的兜底保障的责任,还有利于新能源的消纳和发展。
此外,最早起源于光伏领跑者计划的竞价机制,促进了产业技术进步,进一步推动了整个风电光伏发电价格的降低。对于推动需求侧管理的电价机制来说,比较典型的是峰谷分时电价。
康俊杰表示:电价机制从两方面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王睿强调,在传统的电力系统里边,电力平衡和电量平衡是一个紧密的正相关的关系。
在需求侧方面,现行的国内终端销售电价体系是按照用户类型来分的:大工业用户、一般工商业用户以及居民用户。未来,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如何通过市场手段不断完善电价形成机制,推动可再生能源的进一步发展?推动煤电转换角色,由提供电量为主向提供电力、提供辅助服务转变?另外,在需求侧如何对用电价格制度进行优化,通过需求侧响应的方式平缓用电负荷曲线?在本期煤电沙龙中,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技术经济部高级工程师王睿博士、国瑞沃德(北京)低碳经济技术中心工程师李淑祎博士,以及自然资源保护协会高级分析师康俊杰博士就价格机制与电力清洁化转型问题进行探讨。
本文由隔壁老李于2022-12-21发表在极致时空,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xg49g.scrbblr.org/uvrbn/4563.html
有话要说...